为进一步推进江南网页版“卓越人文学者教育培养计划”,江南网页版借鉴剑桥、哈佛等国外著名大学的书院制,参照西方文理学院的本科培养模式,于2011年成立了“唐文治书院”(简称文治书院)。书院以著名教育家唐文治先生(1865—1954)的名字命名,建立全新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有机结合,体现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精神,突出民主办学、敬畏学术、教学相长、自我发展的特征,以培养复合型、学术型的高端文科人才为目标。
1.全新的培养方案,培养高端文科人才
文治书院优化配置教学科研资源,设计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培养复合型与学术型文科人才。课程设置打通文史哲,回到文史哲专业的基本面,回到中国文化的“原典”,强调经典研读,从传统出发并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换,以现代的立场阐释经典。除部分通识课程外,主体课程都是单独编班授课。
文治书院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训练学生处理和研究问题的动手能力,除课堂教学外,特别重视阅读、讨论、作业等环节,部分课程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专题报告、课题讨论等方式,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书院第一学年特别设置每周十节的英语课,强化英语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2.独特的管理模式,构建卓越成长平台
文治书院将从每届文史哲三个专业的新生中,择优选拔30名学生进入唐文治书院。书院录取之后学生学籍即转入书院,由书院集中管理。在生活方面,书院将实行集中住宿制度,学生享有相对独立、比较优越的住宿条件,男女生宿舍区各有专门的活动中心、阅览中心、生活间等设施。
在学习方面,学校对书院给予了特别的优惠,每一届学生均拥有一间固定教室,享有优先获得各类奖助学金、各类课外科研项目的机会。书院还设立专项资金,资助学生的学术交流活动,并推荐部分优秀生到国外一流大学研修。书院大力鼓励与资助学生举办各类读书沙龙、文化参访、郊游踏青、社团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拓展了学生的社会视野。由学生主编的《文治学刊》已成为展示学生风采、沟通师生交流的开放园地。
3.强大的师资阵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文治书院采取教授联合授课的方式,以高薪聘请文史哲的一流师资为书院学生授课,以小班授课、小班研讨为特色,师生之间互通无间。此外书院延聘海内外著名教授主持常设性的讲座课程,台湾大学的张小虹教授、捷克查理大学的罗然(Olga Lomová)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瓦格纳(Rudolf Wagner)教授、哈佛大学的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教授、李欧梵教授、王德威教授、杜克大学的罗鹏(Carlos Rojas)教授、加州大学的白先勇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的李孝悌教授,复旦大学的葛兆光教授,清华大学的汪晖教授、刘东教授等都亲自为书院学生授课。
同时,文治书院实施全程导师制,由书院选聘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文史哲专业优秀教师担任学生四年的学业导师。学业导师会定期地与自己所带的学生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为学生的学业发展给予最直接的指导。书院为每一级学生选聘了一名班主任,负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书院还配备了一名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这样三位一体的师资阵容,从学术上、生活上以及日常管理上为学生们带来全方位的保障。
4.人才培养,初见实效
经过五年多的改革与发展,书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术研究人才。2011级的王宇林同学获得第五届“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短篇小说组二等奖,2015级的张煜棪同学在《钟山》杂志发表小说《没有手腕的河》,2011级的姚在先、2013级的张睿、2014级的史峻嘉等多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2013级的李嘉铭获第五届全国口译大赛(英语)华东赛区一等奖,2015级的张煜棪同学分别获得2016“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江苏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连续两年(2014、2015)进入青年中国行百强团队,两支团队获得2014、2016“调研中国”优秀参与团队,显示了书院学生较强的综合实力。
在已毕业的两届学生中,2015届毕业生中有69.6%同学选择继续深造,2016届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比例更是高达83.3%。继续深造的同学中除了选择进入境内的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江南网页版等985、211高校,还有部分同学选择境外、海外的高校进一步完成研究生学业。他们在研究生期间所学专业涵盖文、史、哲等多个方面,有趣的是书院2016届毕业班B06-224宿舍的三名男生全部进入中山大学读研,但是却选择了文史哲三个方向。